BMC Urol:前列腺低剂量率近距离放疗后的排尿功能、性功能及生活质量情况如何?

2025-04-18 AlexYang MedSci原创

LDR近距离放疗是局部前列腺癌的一种耐受性良好的治疗方法。虽然许多患者会出现相对较快消退的急性副作用,但存在长期副作用的小风险。在制定治疗决策时,应与患者充分讨论这一风险。

大多数癌症治疗方法都会带来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副作用。对于接受治愈性治疗的癌症患者而言,仔细评估每种治疗方案所涉及的风险和获益尤为重要。这一评估对于前列腺癌患者来说尤为关键,因为约83%的前列腺癌确诊病例处于局部病变阶段。评估每种治疗选择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十分重要,尤其是对于低危和中危前列腺癌患者而言,主动监测可能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低剂量率(LDR)近距离放射治疗是治疗低危和中危局部前列腺癌的众多选择之一。既往研究已就该疗法的有效性和耐受性提供了可靠证据。然而,在解读有关治疗耐受性的结果时,会出现一个挑战。大多数已发表的数据主要依赖于医生评估的毒性反应,这可能低估了患者对副作用的实际体验。已有研究表明,医生和患者报告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估结果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在讨论不同治疗方案时,报告患者报告结局的研究可为医生和患者提供相关信息。

近日,来自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研究,旨在全面概述LDR近距离放疗的泌尿系统副作用,重点关注患者报告的结局。研究人员假设既往研究中观察到的LDR近距离放射治疗良好的耐受性,也会体现在本机构接受治疗的患者的患者报告结局和功能测量结果中。

 

 

这是一项回顾性研究,共纳入了2000年至2012年间在赫尔辛基大学医院接受LDR近距离放疗的199例患者。用于评估泌尿系统毒性的问卷包括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丹麦前列腺症状评分(DAN-PSS)。此外,研究还使用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问卷评估性功能。研究通过尿流率测定评估排尿功能,报告最大尿流率和残余尿量。

结果显示,中位随访时间为36个月(四分位间距为12–54个月)。患者中位年龄为62岁(四分位间距为57–66岁)。在基线时,大多数患者的尿路症状评分较低,且尿路功能良好。然而,有5名患者的基线IPSS超过20分,表明存在严重的尿路症状。13名患者的尿流率低于10毫升/秒。11名患者的残余尿量大于100毫升,且前列腺体积越大,残余尿量就越多(皮尔逊相关系数=0.269,p=0.021)。由于这些患者属于低危和中危患者,因此很少使用辅助激素治疗。基线时IIEF总评分的中位数为57.5分(四分位间距为28–64分),表明基线时患者的性健康状况相对较好。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IPSS、生活质量(QOL)评分、IIEF评分均出现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04)的恶化。DAN-PSS在1个月和3个月时出现具有统计学显著性的变化。6个月后,患者报告的尿路症状和生活质量有所改善,这些评分在12个月时恢复至基线水平。在尿流率测定中,直至18个月的各个时间点,与基线相比的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排尿后残余尿量仅在1个月、12个月和18个月时与基线相比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患者报告的结局指标与尿流率测定评估的排尿功能之间存在轻微差异。

 

症状评分、尿流率及排尿后残余尿量测量值相较于基线水平随时间的变化

该研究结果表明,LDR近距离放疗是局部前列腺癌的一种耐受性良好的治疗方法。虽然许多患者会出现相对较快消退的急性副作用,但存在长期副作用的小风险。在制定治疗决策时,应与患者充分讨论这一风险。

原始出处:

Mäkelä L, Mikkola A, Pétas A, Visapää H. Urinary function, sexual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after prostate low-dose-rate brachytherapy: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BMC Urol. 2025 Feb 28;25(1):40. doi: 10.1186/s12894-025-01718-6. PMID: 40022028; PMCID: PMC11869719.

相关资料下载:
[AttachmentFileName(sort=1, fileName=m10 12894_2025_Article_1718.pdf)] GetArticleByIdResponse(id=42158e247605, projectId=1, sourceId=null, title=BMC Urol:前列腺低剂量率近距离放疗后的排尿功能、性功能及生活质量情况如何?, articleFrom=MedSci原创, journalId=11780, copyright=原创, creationTypeList=[1], summary=LDR近距离放疗是局部前列腺癌的一种耐受性良好的治疗方法。虽然许多患者会出现相对较快消退的急性副作用,但存在长期副作用的小风险。在制定治疗决策时,应与患者充分讨论这一风险。, cover=https://img.medsci.cn/20240708/1720420511928_92910.png, authorId=0, author=AlexYang, originalUrl=, linkOutUrl=, content=<p>大多数癌症治疗方法都会带来严重影响患者<a href="https://m.medsci.cn/scale/show.do?id=4c862426ef">生活质量</a>的副作用。对于接受治愈性治疗的癌症患者而言,仔细评估每种治疗方案所涉及的风险和获益尤为重要。这一评估对于<a href="https://www.medsci.cn/topic/show?id=c8ee32526f3">前列腺癌</a>患者来说尤为关键,因为约83%的前列腺癌确诊病例处于局部病变阶段。评估每种治疗选择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十分重要,尤其是对于低危和中危前列腺癌患者而言,主动监测可能是一种可行的选择。</p> <p>低剂量率(LDR)近距离放射治疗是治疗低危和中危局部前列腺癌的众多选择之一。既往研究已就该疗法的有效性和耐受性提供了可靠证据。然而,在<a href="https://www.medsci.cn/guideline/list.do?q=%E8%A7%A3%E8%AF%BB">解读</a>有关治疗耐受性的结果时,会出现一个挑战。大多数已发表的数据主要依赖于医生评估的毒性反应,这可能低估了患者对副作用的实际体验。已有研究表明,医生和患者报告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估结果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在讨论不同治疗方案时,报告患者报告结局的研究可为医生和患者提供相关信息。</p> <p>近日,来自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研究,<strong>旨在全面概述LDR近距离放疗的泌尿系统副作用,重点关注患者报告的结局。研究人员假设既往研究中观察到的LDR近距离放射治疗良好的耐受性,也会体现在本机构接受治疗的患者的患者报告结局和功能测量结果中。</strong></p> <p>&nbsp;</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class="wscnph" src="https://img.medsci.cn/20250417/1744902015708_1935437.jpg" /></p> <p>&nbsp;</p> <p>这是一项回顾性研究,共纳入了2000年至2012年间在赫尔辛基大学医院接受LDR近距离放疗的199例患者。用于评估泌尿系统毒性的问卷包括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丹麦前列腺症状评分(DAN-PSS)。此外,研究还使用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问卷评估性功能。研究通过尿流率测定评估排尿功能,报告最大尿流率和残余尿量。</p> <p>结果显示,中位随访时间为36个月(四分位间距为12&ndash;54个月)。患者中位年龄为62岁(四分位间距为57&ndash;66岁)。在基线时,大多数患者的尿路症状评分较低,且尿路功能良好。然而,有5名患者的基线IPSS超过20分,表明存在严重的尿路症状。13名患者的尿流率低于10毫升/秒。11名患者的残余尿量大于100毫升,且前列腺体积越大,残余尿量就越多(皮尔逊相关系数=0.269,p=0.021)。由于这些患者属于低危和中危患者,因此很少使用辅助激素治疗。基线时IIEF总评分的中位数为57.5分(四分位间距为28&ndash;64分),表明基线时患者的性健康状况相对较好。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IPSS、生活质量(QOL)评分、IIEF评分均出现具有<a href="https://www.medsci.cn/search?q=%E7%BB%9F%E8%AE%A1">统计</a>学显著性(p&lt;0.004)的恶化。DAN-PSS在1个月和3个月时出现具有统计学显著性的变化。6个月后,患者报告的尿路症状和生活质量有所改善,这些评分在12个月时恢复至基线水平。在尿流率测定中,直至18个月的各个时间点,与基线相比的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排尿后残余尿量仅在1个月、12个月和18个月时与基线相比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患者报告的结局指标与尿流率测定评估的排尿功能之间存在轻微差异。</p> <p>&nbsp;</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class="wscnph" src="https://img.medsci.cn/20250417/1744902025761_1935437.jpg"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2px;">症状评分、尿流率及排尿后残余尿量测量值相较于基线水平随时间的变化</span></p> <p>该研究结果表明,<strong>LDR近距离放疗是局部前列腺癌的一种耐受性良好的治疗方法。虽然许多患者会出现相对较快消退的急性副作用,但存在长期副作用的小风险。在制定治疗决策时,应与患者充分讨论这一风险。</strong></p> <p><span style="color: #808080; font-size: 12px;">原始出处:</span></p> <p><span style="color: #808080; font-size: 12px;">M&auml;kel&auml; L, Mikkola A, P&eacute;tas A, Visap&auml;&auml; H. Urinary function, sexual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after prostate low-dose-rate brachytherapy: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BMC Urol. 2025 Feb 28;25(1):40. doi: 10.1186/s12894-025-01718-6. PMID: 40022028; PMCID: PMC11869719.</span></p>, belongTo=, tagList=[TagDto(tagId=301, tagName=前列腺炎), TagDto(tagId=501813, tagName=排尿功能), TagDto(tagId=503644, tagName=低剂量率近距离放疗)], categoryList=[CategoryDto(categoryId=26, categoryName=泌尿外科, tenant=100), CategoryDto(categoryId=84, categoryName=研究进展, tenant=100), CategoryDto(categoryId=20656, categoryName=梅斯医学, tenant=100)], articleKeywordId=0, articleKeyword=, articleKeywordNum=6, guiderKeywordId=0, guiderKeyword=, guiderKeywordNum=6, opened=1, paymentType=1, paymentAmount=0, recommend=0, recommendEndTime=null, sticky=0, stickyEndTime=null, allHits=227, appHits=4, showAppHits=0, pcHits=8, showPcHits=223, likes=0, shares=0, comments=0, approvalStatus=1, publishedTime=Fri Apr 18 13:57:00 CST 2025, publishedTimeString=2025-04-18, pcVisible=1, appVisible=1, editorId=6556108, editor=泌尿新前沿, waterMark=0, formatted=0, deleted=0, version=3, createdBy=9b2e1935437, createdName=AlexYang, createdTime=Thu Apr 17 23:02:49 CST 2025, updatedBy=92910, updatedName=rayms, updatedTime=Fri Apr 18 13:59:08 CST 2025, ipAttribution=, attachmentFileNameList=[AttachmentFileName(sort=1, fileName=m10 12894_2025_Article_1718.pdf)], guideDownload=1, surveyId=null, surveyIdStr=null, surveyName=null, pushMsXiaoZhi=true)
m10 12894_2025_Article_1718.pdf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1000, encodeId=235822610003d,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0a22325156f'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前列腺炎#</a> <a href='/topic/show?id=50d812451907'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排尿功能#</a> <a href='/topic/show?id=c3ba126154d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低剂量率近距离放疗#</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8,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26154, encryptionId=c3ba126154d8, topicName=低剂量率近距离放疗), TopicDto(id=32515, encryptionId=0a22325156f, topicName=前列腺炎), TopicDto(id=124519, encryptionId=50d812451907, topicName=排尿功能)],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Fri Apr 18 13:59:08 CST 2025, time=2025-04-18,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关节肿痛,竟是前列腺炎惹的祸?!

反应性关节炎(reactive arthritis,ReA)是一组继发于身体其他部位(如肠道和泌尿生殖道)感染后出现的急性无菌性关节炎,可导致足趾、脚踝、膝盖肿胀疼痛,也可出现腰背疼痛和晨僵。

从各项研究探索癃清片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应用价值

本期我们将引用多项研究介绍癃清片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

前列腺炎的4个早期症状,每一个都很明显,很多人都不当回事!

从全世界的统计数据上看,美国全年的发病率占到了全球的17%,我国占8%

合理应用药物治疗前列腺炎的临床专家意见

Ⅰ型和Ⅱ型前列腺炎主要由病原体感染引起。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的临床分离株中,约85% 具有形成生物膜的能力。生物膜能粘附于前列腺小管上皮细胞,显著减弱了抗生素治疗的效果,成为病原体持续存在和感染复发的重要原因。Ⅰ型前列腺炎应及早进行抗感染治疗。Ⅱ型前列腺炎应取前列腺液或前列腺按摩后尿液进行细菌培养,根据培养结果和药敏实验选择敏感抗生素。Ⅲ型前列腺炎的主要治疗目标是缓解疼痛、改善排尿和提高患者生活

Molecules:番茄红素:以为我只能抗前列腺癌?我还能抗这些癌!

番茄红素的多面效应:通往癌症多靶点治疗的大道!来看看番茄红素如何“大发神威”!

前列腺炎不能有性生活?房事后马上小便易感染?医生一一辟谣

有很多年轻人对前列腺炎存在认识误区。针对前列腺炎的各种传言,39健康邀请到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主治医师卜晨峰进行详解。

每日一例:345期:前列腺病变,请大家来挑战!

1.组织学上前列腺分为外周带(PZ),中央带(CZ)和移行带(TZ -良性前列腺增生发生的部位)。PZ位于后外侧的,包含大部分的腺体组织,为大多数恶性肿瘤发生的位置。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表(NIH-CPSI)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表(NIH-CPSI)

前列腺突入膀胱与膀胱癌鉴别诊断评分(BCa-IPP 评分系统)

前列腺突入膀胱与膀胱癌鉴别诊断评分(BCa-IPP 评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