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降血脂!新研究发现,他汀将肝癌风险降低33%,还能改善肝纤维化

2025-03-19 医学新视点 医学新视点 发表于陕西省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使用他汀类药物与慢性肝病患者出现肝功能失代偿和肝细胞癌风险降低有关,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可改善肝纤维化进展。

慢性肝病、代谢和酒精相关的脂肪性肝病是导致肝细胞癌的重要原因。他汀类药物是降脂的基石,近年来其降脂外作用也在被不断发现。既往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或可通过抗炎、抗纤维化和抗氧化作用来预防慢性肝病的进展和肝细胞癌的发生。但相关研究多针对特定类型的慢性肝病,且他汀类药物与肝纤维化随时间进展的关系研究证据也比较有限。

近日,JAMA Internal Medicine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未使用他汀的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慢性肝病患者出现肝功能失代偿和肝细胞癌风险分别降低22%和33%。随着时间的推移,使用他汀类药物还有望改善肝纤维化进展。研究为他汀类药物在预防肝病进展和肝细胞癌的潜在作用提供了证据支持。

图片

截图来源:JAMA Internal Medicine

研究数据来源于RPDR历史队列研究,该队列研究覆盖了美国马萨诸塞州400万患者临床数据。本次研究纳入2000年7月至2023年6月被诊断为慢性肝病、年龄40岁及以上的患者16501例,其中他汀类药物使用者和非使用者分别为3160例和12891例。研究人员共评估了5种亲脂性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氟伐他汀、洛伐他汀、匹伐他汀和辛伐他汀)以及2种亲水性他汀类药物(瑞舒伐他汀和普伐他汀)的作用。

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使用者更可能具备以下特征:1)年龄更大;2)合并症更多,如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和冠状动脉疾病等。他汀类药物使用者和非使用者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4.6年和2.8年,期间研究人员共监测到755例新发肝细胞癌和2011例肝功能失代偿病例。

他汀类药物使用者和非使用者肝细胞癌10年累积发病率分别为3.8%和8.0%,风险差(RD)为-4.2%(95%CI:-5.3%~-3.1%,P<0.001)。校正年龄、性别等因素后发现,相比于非使用者,他汀类药物使用者罹患肝细胞癌的风险降低了33%(aHR=0.67,95%CI:0.59~0.76),且这种关联性在所有亚组中均保持了一致。

在肝功能失代偿方面,他汀类药物使用者和非使用者肝细胞癌10年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0.6%和19.5%(RD -9.0,95%CI:-10.6%~-7.3%,P<0.001)。校正年龄、性别等因素后发现,相比于非使用者,他汀类药物使用者发生肝功能失代偿风险降低了22%(aHR=0.78,95%CI:0.67~0.91)。最常见的肝功能失代偿事件为肝腹水,在他汀类药物使用者和非使用者中的发生率分别为64.3%和58.2%。

图片

▲他汀类药物使用者(绿色)和非使用者(橙色)的肝癌(A)和肝功能失代偿(B)10年累积发病率(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进一步分析后发现,这种相关性在不同类型他汀类药物之间存在差异性,但无论是亲脂性还是亲水性,他汀类药物使用者发生肝癌和肝功能失代偿的风险均更低(18%~42%),且相对而言,亲脂性他汀类药物使用者的肝癌和肝功能失代偿发病率降低更明显;在他汀类用药剂量方面,累积限定日剂量(指一个药品以主要适应证用于成年人的维持日剂量)≥600时,肝癌和肝功能失代偿风险均较低(40%和36%)。

图片

▲他汀类药物类型和用药剂量对肝细胞癌和肝功能失代偿的影响(内容来源:参考文献[1];图表制作:药明康德内容团队)

研究同时使用FIB-4指数评估了用药与肝纤维化进展的关系,将FIB-4指数分为低指数、中指数、高指数三组(通常认为FIB-4指数升高,肝纤维进展风险增加)。研究结果显示,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与FIB-4指数改善有关,相比于非使用者,他汀类药物使用者进入高指数组的患者比例更低,进入较低指数组的患者比例更高,具体而言:

  • 基线时属于中指数组的患者中,他汀类药物使用者和非使用者分别有14.7%和20.0%的患者进展为高指数组(P<0.001);

  • 基线时属于高指数组的患者,他汀类药物使用者和非使用者分别有31.8%和18.8%的患者逆转为中指数组、7.0%和4.3%的患者逆转为低指数组(均P<0.001)。

图片

▲基线时属于高指数组(左1~2)和中指数组(右1~2)的患者中,使用他汀类药物和非使用者随访3年后各组患者比例变化(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总之,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使用他汀类药物与慢性肝病患者出现肝功能失代偿和肝细胞癌风险降低有关,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可改善肝纤维化进展。

参考资料

[1] Choi J, Nguyen VH, Przybyszewski E, et al. Statin Use and Risk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Liver Fibrosis in Chronic Liver Disease. JAMA Intern Med. Published online March 17, 2025. doi:10.1001/jamainternmed.2025.0115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56741, encodeId=24de2256e4102,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370d8126914'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肝癌#</a> <a href='/topic/show?id=a59125331ef'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他汀#</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7,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25331, encryptionId=a59125331ef, topicName=他汀), TopicDto(id=81269, encryptionId=370d8126914, topicName=肝癌)],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Wed Mar 19 11:23:32 CST 2025, time=2025-03-19,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2025-03-19 梅斯管理员 来自陕西省

相关资讯

【期刊导读】荟萃分析:MAFLD/MASLD显著增加肝癌发生风险,但对肝癌术后预后无显著影响

近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陈哲宇教授团队发表了一项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结果表明,MAFLD/MASLD可显著增加普通人群和慢乙肝患者的肝细胞癌发病率,但对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后的长期预后没有显著影响。

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前,这些检查你必须知道!

本期“抗癌微视”特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刘梅教授和大家聊聊肝癌免疫治疗那些事儿~

肝癌治疗的未来方向:栗光明教授谈肝移植与新兴治疗手段

肝移植手术是一种通过外科手术将一个健康的肝脏植入患者体内的方法,主要用于治疗终末期肝病和肝癌患者。目前,肝移植被认为是治疗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手段。

​以最新肝癌诊疗指南为依据,中西医优势互补,提升中晚期肝癌疗效

我国中晚期肝癌患者占比高,预后差。2024 年国家卫健委等发布三个肝癌诊疗指南,介绍了西医局部与系统治疗手段,阐述中医辨证论治等内容,强调中西医结合对中晚期肝癌治疗的重要性。

蔡建强教授揭秘:肝癌预防的“隐形盾牌”与MDT诊疗的革命之路

【医悦汇】特别邀请到中国医学院肿瘤医院蔡建强教授做客对话大咖栏目,为我们揭秘肝癌预防与MDT在肝癌诊疗中的重要性与挑战。

Cell Metab:高平/孙林冲/张华凤揭示了肠道细菌胆汁酸代谢与抗肿瘤免疫的关联

该研究发现AKR1D1通过促进胆汁酸代谢介导的NK细胞毒性抑制肝癌进展。

科技引领下的肝癌治疗:刘连新教授谈肝癌临床研究进展与MDT治疗策略

【医悦汇】特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刘连新教授做客对话大咖,就原发性肝癌临床研究、转化治疗及肝癌多学科诊疗进行分享。

肝癌治疗的“精准狙击手”,你真的了解吗?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肝癌的新兴疗法——钇-90树脂微球。由于在控制肿瘤方面效果显著且术后不良反应轻微的优点,使得钇90在医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但也伴随着一些误解和疑问。

郝纯毅教授解读肝癌治疗之百年变局:从局部到全身的融合之路

【医悦汇】特别邀请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郝纯毅教授做客对话大咖栏目,为我们深入解读2024年肝癌领域的研究进展,剖析未来肝癌外科诊疗的发展方向,以供业内交流与学习!

从理论到实践:钇-90剂量学如何提升肝癌治疗效果

本文将探讨剂量与治疗效果的关系,以及钇-90微球在体内的分布对治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