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替派是一種烷化劑,目前已被廣泛用于多種淋巴造血系統疾病,包括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預處理、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預處理、原發中樞神經系統淋巴瘤和多種淋巴造血系統疾病的化療。但是,2019年塞替派在我國重新
現有的這些NGS指南通常側重檢驗科室的技術參數標準,尚缺乏可指導NGS檢測在實體瘤臨床診療路徑中應用的指南或共識,然而我國NSCLC患者數量龐大,精準治療藥物的可及性高,全面而準確的腫瘤基因診斷結果已
胃腸間質瘤(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 是胃腸道最常見的間葉源性腫瘤,根據發病部位、大小、核分裂象及有無破裂等,GIST 的惡性潛能從極低危至高危不等。
大劑量甲氨蝶呤亞葉酸鈣解救(high dose methotrexate-calciumfolinate-rescue,HD-MTX-CFR)療法中應用的MTX劑量屬于致死量,在增加細胞毒作用提高抗腫瘤療效的同時,也會出現極為嚴重的骨髓抑制及多臟器功能衰竭等損傷,合理的甲酰四氫葉酸鈣(calcium folinate,CF)解救和水化堿化顯得尤為關鍵。為提高HD-MTX化療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規范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CSCO)甲狀腺癌專業委員會、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分子診斷專業委員會甲狀腺癌學組、醫促會甲狀腺疾病專業委員會核醫學組、北京核醫學分會治療學組、北京市核醫學質量控制和改進中心及北京精準放射醫學學會核醫學診斷治療工作委員會基于目前該領域最新的國內外研究進展,結合我國臨床現狀,經反復討論修訂后形成本共識,以期為我國
膽道系統腫瘤( biliary tract carcinoma,BTC) 主要包括膽囊癌( gallbladder cancers,GBC) 和膽管癌( cholangiocarcinomas,CC) ,約占所有消化系腫瘤的3%,絕大多數為腺癌,侵襲性強,預后極差,5 年存活率<5%。BTC 全球發病率呈現上升趨勢,其中亞洲國家最為常見。BTC 的診療明顯有別于肝細胞癌( hepatocellul
布魯頓酪氨酸激酶(BTK)是治療B 細胞惡性腫瘤(BCM)的一個有效靶點,伊布替尼作為首個口服的新型高效BTK抑制劑,已被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準用于多種BCM 的治療。然而伊布替尼在我國獲批上市時間較短,臨床使用經驗尚少。為了進一步規范伊布替尼在BCM 治療中的臨床應用,共識專家組成員根據目前國內伊布替尼應用現狀,并結合國內外最新的權威指南及循證醫學證據,制定了伊布替尼治療BCM 中
多學科綜合治療是進展期結直腸癌的重要治療原則。局部進展期結腸癌(Ⅱ、Ⅲ期)、局部進展期直腸癌(Ⅱ、Ⅲ期)和結直腸癌肝轉移這三種情況臨床最常見,通常需要進行圍手術期的多學科綜合治療。為了更好地推廣結直腸癌多學科綜合治療的應用,提供更加詳細具體的結直腸癌圍手術期治療的操作規范,由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結直腸癌專家委員會蔡三軍教授和張蘇展教授牽頭,聯合國內結直腸癌領域的眾多著名專家(65名),歷經
為加強對腫瘤患者的VTE防治工作,提高腫瘤患者的生存率,結合美國國立綜合癌癥網絡(NCCN)和國際血栓與止血學會(ISTH)相關指南更新,采納國內臨床腫瘤及血液學和止血血栓專家對腫瘤患者VTE的發生率、危險因素、預防方法與治療原則的更新建議,最終形成中國腫瘤相關靜脈血栓栓塞癥預防與治療指南(2019版),供臨床腫瘤醫師參考。2019版指南更新要點:1)增加了導管相關血栓的診治流程;2)抗凝藥物推薦
目前已有3個抗血管生成藥物在我國獲批用于治療晚期NSCLC患者,包括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a scula 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抑制劑貝伐珠單抗、重組人血管內皮抑制素[8]和小分子多靶點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TKI)安羅替尼。這三種藥品均已進入國家醫保目錄。因此,隨著我國抗血管生成藥物的不斷發展以及藥物可及
隨著我國抗血管生成藥物的不斷發展,以及藥物可及性的不斷提高,抗血管生成藥物成為晚期NSCLC患者不可或缺的治療手段之一。本手冊的制定將有助于指導我國肺癌治療相關臨床科室合理使用抗血管生成藥物,進一步提高我國肺癌規范化診療水平。
目前,關于碘難治性分化型甲狀腺癌(RAIR-DTC)的界定、臨床評估、多學科綜合治療及隨訪策略等熱點問題仍存在爭議,在中國RAIR-DTC靶向藥物仍相對匱乏,各種靶向藥物在RAIR-DTC的應用指征仍相對受限。由于RAIR的判斷和識別是DTC診治中的重要環節,有必要基于目前中國的診治現狀進一步規范RAIR-DTC的診治及管理,本共識將綜合目前國內外循證醫學證據,以及包括核醫學、外科學、腫瘤學、內科
中國是胃癌發病率最高的國家治療,東西方胃癌患者在流行病學特征、臨床病理學特征、腫瘤生物學特征、治療方式以及藥物選擇等方面存在差異。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組織相關專家小組制定了胃癌的診斷和治療指南,內容涉及胃癌的診斷、綜合治療和隨訪。
2018版《持續/復發、轉移性晚期甲狀腺癌診療指南》是基于2015版共識的基礎上形成,該指南結合了國內外最新循證醫學證據及我國相關地域專家的有關可及性及普適性問卷,是我國首部針對高危人群的診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