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腺腫瘤是胸部腫瘤相對罕見的一種腫瘤類型,世界衛生組織病理學分類將其劃分為胸腺上皮腫瘤,包括胸腺瘤和胸腺癌。中國胸腺腫瘤的發病率約為4.09/100萬,略高于歐美國家。對于可手術切除的胸腺上皮腫瘤優先
惡性胸膜間皮瘤(MPM)是來源于胸膜的惡性腫瘤,近年來,發病率逐年上升。因MPM起病隱匿,局部侵襲性強,大多數患者發現時已為晚期。MPM 的治療方式主要包括手術、化療和放療。隨著免疫治療的發
近年隨著微創技術的發展,單孔技術( SILS) 應用于腹腔鏡胃癌手術中的探索也迫在眉睫。單孔加一技術( SILS+1) 將主操作孔獨立出來,再加上合理的鏡下懸吊技術,既改善了術野的顯露,也減少了主刀與
我國的ERAS最早由黎介壽院士于2007年引入。近年來,神經外科ERAS的研究和應用工作已有初步的臨床實踐和經驗。結合我國神經外科的臨床實踐經驗,參考目前國內、外神經外科ERAS研究的最新結果及其他學
中國醫師協會及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肝膽胰外科專業委員會組織相關領域專家,結合肝膽胰腫瘤的診斷與治療特點和《醫療機構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第一版)》,經過多次討論,制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
膠質瘤是成年人中最常見的原發性腦腫瘤,其中以膠質母細胞瘤( glioblastoma,GBM) 惡性程度最高。目前針對膠質瘤患者的治療方式主要包括手術切除、放療和化療,而GBM 的治療策略,特別是老年GBM 患者的治療策略,尤其是手術方式,常因其自身特點而產生差異。術前系統而全面的評估有助于總結老年GBM 的臨床特點及相應診療方案,為臨床醫生提供更全面的患者信息,以更加準確判斷老年患者對手術的耐受
低心排血量(CO)綜合征(簡稱低心排)是一組以心排血量下降、外周臟器灌注不足為特點的臨床綜合征,心臟外科術后多見,且在各種疾病導致心功能障礙時均可出現。低心排會導致患者住院時間延長,并發癥、病死率及醫療費用增加,給患者和醫療資源帶來沉重負擔,是臨床醫師面臨的巨大挑戰。低心排是一個廣義概念,臨床上有很多相似術語,如術后心功能障礙、術后心功能不全、術后急性心力衰竭、術后心源性休克、心臟切開后休克等。低
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介入放射科于 2012 年至2015 年間承擔了江蘇省科技支撐計劃臨床專項《布-加綜合征介入診療規范化研究》課題( BL2012021) ,經過 3 年臨床研究,結合 20 余年2 000余例病例總結,2016 年 1 月 14 日在徐州市召開了布-加綜合征介入診療規范化研究論證會,來自中國醫師協會腔內血管學專業委員會腔靜脈阻塞專家委員會及國內從事布-加綜合征研究的介入放射學、
第九屆中國骨科醫師年會(CAOS2016)于2016年5月19日-22日在四川成都召開,本次大會舉行了《骨科循證臨床診療指南》專場會發布會及講解會,發布新的骨科循證臨床診療指南并總結指南的工作進展,進一步助力行業的標準化規范化。由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骨外科主任徐又佳教授介紹了《骨質疏松性骨折干預循證臨床診療指南》解讀。梅斯醫學MedSci作為媒體合作單位,根據現場PPT整理指南如下,未經授權,禁止
中國醫師協會神經修復學專業委員會暨國際神經修復學會中國分會再次廣泛征求全國相關專家的意見和深入討論,修訂中國神經修復細胞治療臨床應用指南2012年版,,在山東泰安召開的第二屆年會上全會討論表決通過。 本指南包括神經修復細胞治療指導原則、細胞名稱、細胞質量控制、細胞劑量、患者知情同意、細胞治療適應證、細胞治療禁忌證、細胞治療方法操作記錄和要點、安全評價和療效評價。
縱隔是指左右兩側胸膜間隙及其內器官、結構和結締組織的總稱。縱隔腫瘤是縱隔內組織結構腫瘤性改變的統稱,分為良性和惡性腫瘤。良性腫瘤如縱隔異位甲狀腺、胸腺增生、縱隔囊腫、成熟性畸胎瘤、神經源性腫瘤等,惡性腫瘤如惡性胸腺瘤、胸腺癌、淋巴瘤、惡性神經源性腫瘤、生殖細胞腫瘤、縱隔內轉移瘤等??v隔空間狹小,結構復雜,組織來源多樣,周圍鄰近大血管及心臟等重要臟器,目前治療原則為仍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傳統開放性
關節腔注射作為關節相關疾病治療措施中的一類干預手段,近年來已成為臨床研究與指南制定討論的熱點之一。現有用于關節腔內注射的藥物或生物制劑產品包括: 透明質酸、糖皮質激素、富血小板血漿、幾丁糖、間充質干細胞等。近年來,醫用幾丁糖關節腔注射作為一種關節內粘彈性物質補充在我國被應用于外科手術后預防粘連、軟骨保護及骨關節炎治療等臨床實踐中,并有學者報告了通過關節腔注射幾丁糖治療關節病的臨床研究,但針對該種干
本共識所界定的嬰幼兒腦損傷是指嬰幼兒時期由于各種圍產期高危因素、感染、創傷、意外窒息、中毒、腦血管病等所致的中樞神經損傷,臨床表現為中樞性運動障礙、認知障礙、語言障礙、癲癎發作、視聽障礙、社會交往和心理行為障礙等。本界定不包括遺傳代謝性疾病和先天性腦畸形所致的腦損傷。 神經修復治療是通過采用神經保護、組織工程或細胞移植、神經電刺激、藥物、早期干預和康復訓練等各種綜合干預措施,促進被破壞或受損害神經
雖然上述國際、國內專家建議及共識對規范ANA的檢測及明確其臨床應用具有重要的意義,但目前尚缺乏適合我國國情的ANA檢測的臨床應用共識供臨床及實驗室遵循。因此,中國醫師協會風濕免疫科醫師分會自身抗體檢測專業委員會于2017年9月組織了國內風濕免疫科、腎內科、健康體檢、臨床實驗室及第三方檢測實驗室等多學科專家召開本共識的啟動會。根據啟動會提出的要求,由8位專家根據國內外相關文獻并結合國內實際情況及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