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0
多發性骨髓瘤(MM)是骨髓中漿細胞系異常增生的惡性疾病,其能產生異常的單克隆免疫球蛋白,引起骨骼破壞、貧血、腎功能損害和免疫功能異常。MM占所有腫瘤的1%,在血液系統腫瘤中占第二位,診斷時中位年齡約70歲,發病率與人種相關,黑人發病率最高,亞洲人群較低。隨著更新、更有效治療方案的應用,MM的5年生存率已由1975年的25%提高至2003年的34%。 腎臟受累常見,根據腎損傷定義的不同,MM
2022-01-15
多發性骨髓瘤骨病(MBD)是多發性骨髓瘤(MM)患者的常見并發癥,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和生存期,因此強調規范化的診斷和治療。
2019-02-20
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種高度異質性的血液系統腫瘤,患者生存時間存在較大差異。根據MM的預后因素進行危險度分層,進行個體化治療,有助于提高療效、減輕治療相關毒性。遺傳學異常是MM危險度分層的基礎。近年來,雖然遺傳學檢測對于MM的重要意義在國內已經取得共識,但存在檢測方法不規范、陽性閾值混亂、臨床價值不明確等一系列問題,亟需規范。為此有必要制訂MM的遺傳學檢測專家共
2016-09-09
2016年9月,新加坡骨髓瘤研究組(Singapore Myeloma Study Group)發布了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的管理指南,指南的主要目的是結合診斷和治療的最新進展為多發性骨髓瘤的管理提供全面的回顧。

2024-04-03
為了規范和指導我國WB-MRI檢查在MM中的臨床應用,我國相關領域專家在參考國內外相關文獻基礎上,結合我國臨床實際需求,起草了本專家共識,以促進WB-MRI檢查在MM中的普及和規范化使用。
2022-07-10
中國抗癌協會骨腫瘤與骨轉移瘤專業委員會依據循證醫學方法制定了《多發性骨髓瘤 骨病外科治療專家共識》,分別對外科治療時機、手術指征、不同部位的手術方式及綜合治療等臨床問題進行總結,依據文獻證據 等級制定
2016-02-29
多發性骨髓瘤骨病(multiple myeloma bone disease,MMBD)是指由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導致骨骼改變的統稱,也稱骨相關事件(skeletal related effects,SRE),包括骨痛、骨質疏松、病理性骨折、溶骨性骨破壞、脊柱不穩定、脊髓與神經根壓迫癥以及骨漿細胞瘤等。手術治療MMBD的目的是緩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對有手
2023-01-23
多發性骨髓瘤(MM)是一種漿細胞營養不良癥,其特點是由于治療和疾病進展而交替出現緩解期。本文主要針對高危多發性骨髓瘤的定義和管理形成共識建議。
2019-07-23
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克隆性漿細胞異常增殖性疾病,臨床以骨痛、病理性骨折、貧血、蛋白尿及腎功能不全等為主要癥狀。可歸屬于中醫“骨痹”“骨蝕”“骨瘤”“虛勞”“血證”“癮瘕”等范疇。中醫將其命名為“骨髓瘤”。隨著對MM的深人了解、新的檢測項目及新藥的開發應用,有必要進一步規范MM的診斷與治療。中醫中藥作為祖國醫學,在MM的支持治療中具有重要作用。為此,由中國醫藥教育
2019-05-10
多發性骨髓瘤(MM)是一種克隆性漿細胞異常增殖的惡性疾病,是血液系統第2位常見惡性腫瘤,常見于老年人群。本文主要通過回顧MM復發時表現及分類的當前證據,為多發性骨髓瘤首次復發的正確評估和管理提供指導建議。
2022-09-01
塞利尼索是全球首個強效、口服的核輸出蛋白抑制劑,具備獨特的作用機制且影響多條信號通路,能協同增強其他藥物的抗腫瘤活性。國內外多項臨床研究證實以塞利尼索為基礎的聯合方案治療復發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可獲得
2015-09-08
周圍神經病變(peripheral neuropathy,PN)在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中發生率較高。隨著對MM診治水平的提高,MM原發病及治療相關PN發生率也逐漸增高,然而對于出現PN的患者如何更好地診治,提高療效及改善預后,目前國際上尚無統一的針對多發性骨髓瘤周圍神經病變(MMPN)的診療指南可供參考。因此,我們在廣泛征求國內有關專家意見的基礎上,結合國際最
2016-10-18
急性腎損傷是多打下骨髓瘤常見的并發癥并且與短期死亡率增加有關,本文主要介紹了體外血清游離輕鏈(sFLC)去除的相關技術,集中在符合條件的患者的選擇,不同設備的技術因素以及啟動治療的時機。
2025-03-12
為規范中西醫結合診療,專家團隊基于循證醫學證據,整合嶺南地區中西醫資源,達成MBD中西醫結合診療專家共識,旨在為臨床實踐提供指導,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和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