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錄貴/易樹華團隊開展2期研究,證實澤布替尼、伊沙佐米、地塞米松治療WM安全有效
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開展了一項II期研究,探索了澤布替尼、伊沙佐米、地塞米松(ZID)治療WM的療效和安全性。
Nat Commun:成功率達90%!生物信息學聊天機器人DrBioRight 2.0上線,引領癌癥蛋白質組學研究新范式
該研究團隊利用RPPA技術構建泛癌功能蛋白質組學數據庫RPPA500,同時推出由大語言模型驅動的生物信息學平臺DrBioRight2.0,其性能優勢顯著,有望推動生物醫學研究變革。
J Adv Prosthodont:利用AI技術優化牙冠設計:縮短時間并提升貼合度
本研究旨在探討配備人工智能(AI)的計算機輔助設計(CAD)系統在減輕牙科技師工作負擔方面的潛力,目標是比較使用傳統CAD系統設計的牙冠與使用配備人工智能的CAD系統設計的牙冠的準確性和設計時間。
王共強:基底節區病變的非運動癥狀 | 機制與臨床
基底節區病變不僅引發運動障礙,還與多種非運動癥狀相關,其機制復雜,涉及多系統異常。非運動癥狀異質性高,常早于運動癥狀出現,對疾病早期診斷和治療有重要意義,未來需深入研究其調控網絡。
Mol Psychiatry:計算機輔助認知行為療法對重度抑郁癥患者神經影像學變化的影響
CCBT顯著改善了抑郁癥狀,MADRS和BDI評分平均下降約50%。CCBT治療后,前額葉皮層與多個皮層下區域的功能連接發生變化,尤其是前額頂葉網絡與膝下前扣帶皮層的連接變化與抑郁癥狀的改善顯著相關。
啟明醫療復牌重啟,以臨床價值為核心打造全球結構性心臟病治療新標桿
全球首款應用于TAVR的全釋放全回收干瓣系統Venus-PowerX已在華西醫院完成注冊臨床研究的全球首例入組,標志著其向臨床轉化邁出關鍵一步。
前降支、對角支、間隔支三分叉病變單支架處理操作技巧
57 歲女性因勞累胸痛入院,冠脈造影示前降支三分叉病變,經導絲、球囊及支架等操作處理,術后支架膨脹好、血流佳,分叉上方有少量造影劑滯留。
【更強免疫,更長生存】| 卡瑞利珠單抗攜手抗血管生成藥物為晚期肺腺癌治療帶來長生存
本期,我們誠摯地邀請了包頭市腫瘤醫院胸部腫瘤內科副主任聶芳教授分享一例診斷為晚期右肺腺癌伴縱膈淋巴結轉移和右側胸膜轉移患者的治療經過。
Cancer Cell:中國醫學科學院林東昕等繪制了全球首個食管癌發生發展的單細胞多階段空間進化圖譜
該研究繪制了全球首個食管癌發生發展的單細胞多階段空間進化圖譜。?
《肝硬化中西醫結合診療指南》解讀
本文結合國內外最新研究,對指南中的中醫病因病機、診斷學進展、病證結合、分期辨證診斷模式、中西醫結合治療策略等亮點部分進行詳細解讀,以期加深同道對本指南的理解,推動中西醫結合診療肝硬化水平的提高。
肖鵬/王凱/曹倩/王青青《自然·通訊》:發現IL-16調控腫瘤微環境T細胞-巨噬細胞-肥大細胞交叉互作新機制
浙江大學醫學院肖鵬等人研究揭示 IL-16 可調控腫瘤微環境中 T 細胞 - 巨噬細胞 - 肥大細胞交叉互作。IL-16 能抑制腫瘤生長,協同 PD-L1 單抗提升免疫療效,為腫瘤免疫治療提供新思路。
胸外科手術后蘇醒室里的“小貼士”:插管和管路不可怕,這樣做更安心
本文介紹胸外科手術后蘇醒期患者感受,如喉嚨插管、手腳輸液管帶來的不適,闡述插管配合、動靜脈通路作用,給出緩解不適及家屬探視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