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opean Radiology:人工智能(AI)在放射學兒科骨折評估中的應用
人工智能(AI)工具可以在難以迅速獲得專業意見的情況下作為輔助診斷手段,尤其是考慮到目前對兒科放射科醫生的需求不斷增加,但專業人員卻存在短缺的情況。
論文解讀|Jie Q/ Luo Z/ Yang L教授團隊揭示褪黑素對Slc26a2相關軟骨發育不良的治療潛力
該研究通過體外細胞實驗和體內動物模型,探討了褪黑素對Slc26a2缺陷型軟骨發育不良的治療效果,揭示了褪黑素通過減輕內質網應激和細胞凋亡來改善骨骼發育異常的潛在機制。
醫生:我全身疼痛!纖維肌痛,到底哪里痛?
纖維肌痛是慢性疼痛綜合征,患病率呈上升趨勢,女性、40 - 60 歲人群多發。通過癥狀評估、體格檢查及輔助檢查診斷,治療含藥物與非藥物手段,需與類風濕關節炎等骨科疾病鑒別。
Acta Orthop:機器人輔助VS傳統全膝關節置換術,24個月內植入物移位的放射立體測量分析
機器人輔助計算機導航的發展旨在改善全膝關節置換術(TKA)中的定位,研究的目的是使用放射立體測量分析(RSA)比較機器人輔助技術與傳統技術在骨水泥型雙十字韌帶穩定型全膝關節置換術中植入物的移位情況。
基于指南意見構建膝骨關節炎中西醫結合臨床路徑
本路徑強調以患者為中心,疼痛緩解和功能康復并行,實現循證理念在實際醫療實踐中的落地,為中西醫結合治療KOA提供了具體的醫患共同決策依據,有助于提高診療效率和患者生活質量。
J Ethnopharmacol:結合代謝組學和網絡藥理學研究二仙湯改善椎間盤退變的機制
本研究闡明二仙湯(EXD)對mTOR/HIF-1途徑的干預作用,以改善椎間盤退變(IDD)免疫炎癥和髓核細胞營養,并證明EXD可用于IDD。
陸軍軍醫大學江虹/董世武團隊《Biomaterals》:“策反”破骨細胞,修復股骨頭壞死——科研版“魔丸”打破成見“重塑肉身”
陸軍軍醫大學團隊研發負載 miRNA 納米載體的可注射水凝膠,調節破骨細胞失衡,促進股骨頭壞死修復,為該病治療提供新方案,成果登于《Biomaterials》。
Biomaterials:陸軍軍醫大學江虹/董世武團隊合作研究了一種為股骨頭骨壞死微創治療的新策略
該研究通過調節破骨細胞亞型引入了一種基于生物材料的新型ONFH修復策略,為VAO介導的血管生成和骨再生的成骨提供了新見解。
AAOS孤立性半月板病變管理臨床指南
2024 年 7 月 1 日,AAOS 發布急性孤立半月板病理管理 CPG,給出診斷和管理建議,介紹常見手術治療方式,強調依個體與撕裂特征選治療方案。
BMC Surg:鎖骨中段骨折合并同側肩鎖關節損傷相關研究
孤立性鎖骨中段骨折(MCF)和肩鎖關節(ACJ)損傷較為常見,但同時發生的病例較為罕見,本綜述旨在概述合并同側肩鎖關節損傷的鎖骨中段骨折,重點關注損傷機制、分類、治療和預后。
2024 RACGP指南:絕經后女性和50歲以上男性骨質疏松癥的管理和骨折預防
本文是對2017年澳大利亞骨質酥松癥管理指南的更新,主要針對絕經后女性和50歲以上男性骨質疏松癥的管理和骨折預防提供指導建議。
J Orthop Traumatol:我國學者比較兩種自體骨移植技術治療鎖骨中段萎縮性骨不連療效
切開復位鋼板(SP)固定和自體松質顆粒骨移植(ACGBG)是治療鎖骨中段萎縮性骨不連(CMAN)的常用策略。我們旨在比較兩種自體松質骨移植(ACBG)技術以及單塊上方鋼板(SP)固定治療CMAN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