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用免疫治療腫瘤長得越快?原來是基因在搞鬼!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腫瘤出現“超進展”現象,MDM2擴增等5個關鍵基因突變是主因。可通過NGS分層篩查,針對不同突變有MDM2抑制劑聯合PD-1單抗等替代治療方案,精準治療能改善患者預后。
腫瘤患者補液一文全攻略:從決策到精準計算
腫瘤臨床中補液并非簡單操作,需圍繞補什么、補多少、怎么補、何時調核心四問,依個體化公式及速率控制等方法,參考臨床場景決策表,遵循閉環邏輯,實現科學與藝術的平衡。
免疫治療≠萬能藥:這4類肺癌患者絕對禁用PD-1
免疫治療雖有 “廣譜抗癌” 特性,但存在誤用風險。本文結合 NCCN 指南與 3 個真實病例,明確 PD-1 抑制劑在活動性自身免疫病等 4 類患者中的絕對禁忌癥,強調用藥前篩查與監測要點。
PD-1抑制劑的致命搭檔:這3類藥讓療效“腰斬”!
《臨床腫瘤學雜志》研究指出,免疫治療前用質子泵抑制劑使客觀緩解率降 22%,抗生素致無進展生存期縮 3.1 個月。糖皮質激素、抗生素、PPI 會抑制免疫,介紹了應對的用藥時間窗及醫生避雷工具包。
研究發現:每天在外吃兩頓死亡率激增49%,癌癥死亡率激增67%,打工人破防了
人們外出就餐增多,愛荷華大學研究發現每日至少兩餐在外全因死亡率增 49% 等,中國研究也表明其危害,因餐館食物多不健康,而常做飯者更長壽,建議回歸家庭烹飪。
2分鐘搞懂化療藥的江湖代號,腫瘤科必備的"暗語詞典"
文章介紹化療藥通用名、商品名、別名,指出醫囑核對存在溶媒混淆、預處理時間差、劑量轉換等陷阱,提供智能防錯方法,助力構建化療藥識別防錯系統。
《柳葉刀》警告:這些食物每一口都在損害心臟,還促癌
空軍軍醫大學及世衛組織研究證實,超加工食品攝入與心血管疾病、癌癥等風險相關。本文介紹其危害,如影響血管、腸道、免疫系統,還揭露部分 “健康食品” 騙局,給出飲食建議。
化療藥物溶媒選擇一表總結:這 5 種常用藥 90% 醫生都配錯了!
腫瘤藥學中溶媒選擇至關重要,本文剖析 5 種常用化療藥(紫杉醇、順鉑、奧沙利鉑、卡鉑和奈達鉑、吉西他濱)溶媒選擇誤區,介紹正確方法、機制及風險,還提及標準化配置流程。
易樹華/鄒德慧教授等探索R-DA-EDOCH/R-DHAP交替誘導治療年輕初治MCL的療效和安全性
易樹華/鄒德慧教授等設計了一項前瞻性3期研究,以探索交替使用R-DA-EDOCH/R-DHAP誘導治療在年輕新診斷MCL患者中的療效和安全性。
Nature Biotechnology:基因快遞車再升級:研究人員破解精準投遞超大包裹的秘密
研究發現腺相關病毒的 “轉錄串擾” 機制,能突破運載極限,讓AAV組合基因片段,精準送 “大件” 基因到目標細胞,為基因治療開辟新路徑,提升效率并降低脫靶風險。
江倩教授推薦|慢性期慢性髓性白血病調整給藥劑量的管理建議
BCR-ABL1 靶向 TKIs 使 CML-CP 患者預后佳,但 TEAE 影響生活質量。研究表明特定情況可減 TKI 劑量,能降低部分 TEAE,TKI 減量是重要策略,需密切監測。
拉響警報!全球 “肥胖潮” 洶涌!柳葉刀發文全球超重/肥胖人數高達 21.1 億
近期,國際頂刊Lancet發表了1990-2021年全球各地區成人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并對2050年的患病趨勢進行了預測。
常用抗腫瘤藥物使用前預處理規范,一文總結(附速查表)
2023 年《靜脈用藥安全輸注藥護專家指引》表明預處理對化療意義重大。不同化療藥物預處理方案各異,需貫穿化療全程,臨床應依藥物特性等調整策略,醫療機構應構建標準化流程并借助信息化系統管控風險。